欢迎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培训中心官网!

联系我们

138-7485-7317

栏目分类

咨询热线

18873105558

针灸学习之刺灸法



刺灸法包括刺法和灸法,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,在针灸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刺法和灸法的起源与发展







1、刺法的起源与发展:刺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“砭刺”,即以砭石刺病。随着针具的不断改革,针刺的方法也不断增多。《内经》总结了上古以来的针刺方法,论述颇为精辟和全面。在刺法方面,提到了九刺、十二刺和五刺等;在补泻手法方面,论及徐疾补泻、呼吸补泻、捻转补泻、迎随补泻、提插补泻和开阖补泻等,为后世的针刺方法奠定了基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针刺方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促进了刺法的发展。
2、灸法的起源与发展:灸法起源于我国北方,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篇》说:“北方者,天地所闭藏之域也,其地高陵居,风寒冰冽。其民乐野处而乳食,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焫。故灸焫者,亦从北方来。”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、条件和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灸法随着火的应用而萌芽,并在其应用和实践中不断发展。灸法治病,最初多采用直接灸,且艾炷较大,壮数较多。为了减轻患者接收灸疗的痛苦,现代多采用小炷少壮灸,并衍化出多种灸法,如艾条灸、温灸器灸、温针灸等。





刺灸法的宜忌




1、施术部位的宜忌:刺灸施术时所选择的腧穴都有确切的位置,要求医者必须熟悉腧穴局部的解剖特点,除以刺血络、刺筋骨为目的的特殊刺法外,都应避开要害部位。

2、患者体质的宜忌:人体的体质有强弱、肥瘦、老幼之不同,体质的类型也各有异,针刺时必须区别对待。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中指出了不同体质患者的针刺原则。对强壮者可用较强的刺法,可多针,留针时间较长;对瘦弱者则用较轻的刺法,宜少针,留针时间较短;对小儿则用多针、浅刺疾出针法。此外,孕妇尤其有习惯性流产史者,应慎用针刺。

3、病情性质的宜忌:病情有表里、寒热、虚实的不同,临床应在辩证的基础上,选择不同的刺灸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。一般表证宜浅刺,表寒可用温针,表热应疾出针;里证应深刺,里寒证可用补法,里热证应行泻法;虚证用补法,虚寒证宜少针,虚热证可多针;实证用泻法,表实证宜浅刺,里实证可深刺;寒证宜深刺,久留针;热证宜浅刺,疾出,并可刺出血。

4、特殊情况的宜忌:对于大醉、大怒、大劳等现象,不宜立即针刺,必须待其恢复后再行针刺。






刺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





1、刺法的量学要素:刺法的量学要素,是指与刺法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因素。目前刺法的含义非常广泛,但最主要的是毫针针法,广义的毫针刺法量学要素包括进针方向、进针深度、具体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,以及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环节;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二大要素。
2、灸法的量学要素:灸法的量学要素,是指与灸法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因素,包括艾炷的大小和壮数、艾条施灸的距离、施灸时间的长短等。






刺灸法各论





1、毫针法:毫针分为针尖、针身、针根、针柄、针尾5个部分。针尖亦称针芒,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;针身亦称针体,是针尖至针柄的主体部分;针根是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;针柄是针根至针尾的部分;针尾亦称针顶,是针柄的末端部分。
2、灸法:灸法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,烧灼、薰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,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,已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。
3、拔罐法: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,借助燃火、抽气等方法,排出罐内空气,形成负压,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病变部位,使局部皮肤充血、淤血,以防治疾病的方法。拔罐法,古称“角法”,也称“吸筒法”,因古时用牲畜的角(如牛角、羊角等)磨成桶状使用而得名。
4、三棱针法、皮肤针法、皮内针法:
  (1)三棱针法: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,放出适量血液,或挤出少量液体,或跳断皮下纤维组织,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
  (2)皮肤针法:皮肤针法是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,激发经络之气,调整脏腑气血,一防治疾病的方法。
  (3)皮内针法:皮内针法是指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,做较长时间留针的方法,其通过柔和而较长久的刺激,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,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,又称埋针法。
5、火针法: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针体后,迅速刺入人体的腧穴或一定部位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。
6、电针法:电针法是指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,再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脉冲电流,利用针和电的两种刺激,激发调整经络之气,以防治疾病的方法。

上一篇: 来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培训中心学习小儿推拿,深入了解小儿推拿相关知识 下一篇: 为什么要做生殖抗衰呢?关于生殖抗衰您了解多少呢?
温馨提示: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
密码错误, 请重新输入!